黑山县

更新时间:2024-02-08 15:52

黑山县,隶属辽宁省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地处东经121°49′至122°36′,北纬41°29′至42°08′之间。全县面积2498平方千米。黑山县处于温带半湿润区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1年10月,黑山县辖2个街道、15个镇、4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县人民政府驻黑山街道。截至2022年1月,黑山县人口64.38万人。

历史沿革

唐尧之世,黑山即为冀州之域。禹平水土,置九州,黑山在虞。

夏商时代,为营州属境(据《大明一统志》:广宁以西为幽州,广宁以东之地为营州)。殷制九州,与舜时异,而黑山仍属营州。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黑山境仍属于辽东郡(今辽阳市)。

西汉,属幽州刺支部辽东郡。东汉,属辽东属国,三国,属幽州昌黎郡(今义县)。

西晋,属平州(今辽阳)昌黎郡(今义县)。东晋十六国前燕、前秦、后燕仍属平州昌黎郡。南北朝时,黑山地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北魏置营州于龙城(今朝阳市),领昌黎等郡,黑山为营州昌黎郡(今朝阳)属境。

唐贞观初,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并改置柳城(今朝阳)为营州,黑山为河北道营州所辖。其后因渤海侵据,安东都护府内迁至辽东地区,旋治辽东城(今辽阳)又迁新城(今抚顺市北);天宝二年(743年)又迁辽西故郡城(今义县大凌河东岸)。

辽代,属东京道显州奉先军。辽神册元年(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辽会同十年(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南以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对峙。黑山地属辽国。辽置显州(治所在今北镇西南)并设山东县(今北镇)。

金,属北京路广宁府,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置望平县。元属广宁府路,境内设望平县。

明,属广宁卫。

清入关后,本境分属广宁县(今北镇)。当时东北三省实行将军制,广宁县隶属奉天省盛京将军统辖。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分广宁、承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嗣后,清政府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清除鞭长莫及之弊,始在广宁、新民分治,置官设县,名为镇安县(并于小三家子设镇安分县)。

民国三年(1914年)1月,因与陕西镇安县同名,后改为黑山县,隶属于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八年(1929年),属辽宁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奉天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锦州省

1949年,属辽西省

1954年,属辽宁省锦州市辖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黑山县辖2个街道、15个镇、4个乡:黑山街道大虎山街道芳山镇白厂门镇常兴镇姜屯镇励家镇绕阳河镇半拉门镇无梁殿镇胡家镇新立屯镇八道壕镇四家子镇新兴镇太和镇镇安镇英城子乡段家乡大兴乡薛屯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辽宁省锦州市小东种畜场。黑山县政府驻黑山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隶属辽宁省锦州市,在医巫闾山东40千米,辽河西60千米,古柳条边南45千米,渤海北50千米。地理坐标北起北纬41°28′,南止北纬42°08′,西起东经121°49′,东止东经122°36′,东距沈阳市136千米,西距锦州市127千米。东与新民、辽中接壤,西与北镇为邻,南与台安连界,北与阜新毗邻。东距新民县城75千米,辽中县城70千米,南至台安县城40千米,西距北镇县城30千米,北至阜新市75千米。黑山县区域面积24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黑山县,县境成铧形,东西横距最长为66千米,南北纵距最长为75千米。县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可分为西北部丘陵区,中部平原区和东部低洼易涝区。境内以平原为主,占48.3%,其它为洼地、丘陵、山地;绕阳河、东沙河和羊肠河均自北向南,穿境而过,汇辽河后注入渤海,形成一水二山七分田的自然格局。

气候

黑山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春季干旱少雨,大风较多,升温较快;夏季高温炎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迅速,冷凉少雨;冬季严寒少雪。

黑山县年平均气温8.6℃,7月份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4.0℃;1月份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0.0℃。无霜期16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56.3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其中5-9月降水量468.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4.2%,县内降水量分布的空间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雷暴日数为27.1天。黑山县的风力资源和光能资源均很丰富。全年盛行SSW风,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2550.4小时,农作物的生长期有147天。

水文

黑山县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绕阳河及其支流东沙河、羊肠河等。河床坡量小,含沙量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黑山县土地总面积2481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积205万亩,在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25亩,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垦殖率达58.57%。

水资源

黑山县水资源总量为4.2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72立方米/人,亩均水资源量为260立方米/亩。

黑山县境内主要河流有绕阳河、东沙河、羊肠河,均属季节性河流。年均径流总量为13993万立方米。地表水有5座水库控制,总库容11950万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的85.4%。调节容量为1770.93万立方米,年取水量6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6950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9804万立方米,开发利用率达80.66%。

矿产资源

黑山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膨润土等。煤炭储存5亿吨,主要分布在八道壕地区,其特点是埋藏深、煤层薄、灰分高、易自燃。

膨润土是黑山县的优势矿产资源,贮量达5.6亿吨。其特点是质量优、储量大、用途广、易开采。

人口

综述

截至2022年1月,黑山县人口64.38万人。共有24个民族,以汉族人口最多。黑山县各民族的人口数量是:汉族487315人,占78.90%;满族120783人,占19.50%;蒙古族4941人,占0.8%;回族3566人,占0.58%;锡伯族709人,占0.11%;朝鲜族160人,占0.03%;此外还有壮族44人;高山族29人;彝族27人;维吾尔族16人;侗族10人;达斡尔族10人;苗族9人;布依族8人;藏族7人;白族、傣族各6人;土家族5人;塔吉克族4人;佤族3人;羌族、鄂温克族各2人;哈萨克、黎族各1人。

各民族人口介绍

汉族

自战国燕设置辽东、辽西两郡时,黑山县境内即有汉族聚居。燕王大喜及太子丹,因避秦而奔辽东后,汉族的迁入逐渐增多。这从黑山出土的“刀币”可证明黑山的汉族原始于战国。据走访调查,黑山境内的汉族,多自燕(河北)、齐(山东)、魏(河南)等地迁来。清时将原住本地的一部分汉人编入旗籍,称为汉军旗人;将后由山海关内新迁和拨来垦荒的汉人又编入民籍,称为汉人。

满族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定都北京后,派满八旗兵常年驻防黑山,其官兵随迁家属也相继搬来本地。此外境内由满族王公贵族圈占的庄田很多,其经营人均由族人充任,其家属也都迁至本地。也有一部分满族人,从入关后,因生计困难,而迁回本地的。此既黑山境内满族之始。

回族

黑山境内有回族人居住,始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为一常姓回民迁入姜家屯居住。此为黑山境内回民之始。以后黑山、新立屯、半拉门等地,先后乃有回民来居。

蒙古族

黑山北界与蒙古族居住区接壤,早年只隔一道墙。因地近毗邻,蒙古族人民经常到黑山县境之白厂门、新立屯等地经商交易、交往颇多,自清时已有蒙古人民搬来黑山居住。

朝鲜族

黑山境内本无朝鲜族。建国后,有因工作调来黑山,也有与本地人为亲属,遂迁来黑山,境内才有朝鲜族。

经济

综述

2020年,黑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3.6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下降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8.1%。

第一产业

截至2020年年底,黑山县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资源变资产超2亿元。种植花生、独头蒜等经济作物4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323亩。牧原和新希望六和8个养殖场全面投产,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80%。发放耕地地力补贴1.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4.2万亩。农机总动力达78.8万千瓦。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2家、家庭农场212个、种粮大户70户。

第二产业

截至2020年年底,黑山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走请”活动25次。盘活闲置土地407亩、厂房4.2万平方米。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懿兴新型材料、浦源血红蛋白等10个项目投产达效。芳希化工脱硝剂项目即将试生产。万程膨润土深加工等14个项目正在建设。成功争取到40万千瓦风电指标,与央企国家电投东北公司签订了总投资28亿元的开发协议,又向着“百万风场”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批企业逆势而起。新圣源与日本最大冷冻食品企业日冷集团实现合作,并成功晋升“小巨人”企业,日昇隆木业等4户企业实现“小升规”,新增“个转企”125户。鸿运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获批,产值突破5000万元。落实稳岗补贴等672万元,“春锦计划”发放贷款4229万元,减税降费1.3亿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20年年底,黑山县新建惠翔综合市场试运营。全县出口额实现正增长。实施了101高地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段家乡蛇山子村、小东镇小东岗村获评辽宁省“游客喜爱的美丽乡村”。

交通运输

公路

黑山地处五个大中城市中间,连接东北与华北,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国道102线穿越黑山县的7个乡(镇),总里程达66千米;省道211、304、307纵横交错,乡以上公路总里程达604千米。年公路客运量达350万人次,货运量800万吨。形成了以国省公路为主干、县乡公路为分支的较为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黑山客运总站日均客流量达5000多人次。可乘车直达北京、沈阳、大连、锦州、阜新、鞍山、抚顺、辽阳、本溪、营口、葫芦岛。

铁路

全县共有大小火车站17个,其中大虎山站新立屯站为辽宁主要枢纽站,其中沈山铁路大虎山站客货运输已实现了陆海空联运。沈山铁路大郑铁路高新铁路新义铁路京哈高速铁路贯穿境内。

大虎山站,原名打虎山站,站址在黑山县大虎山街道,现为二等站,建于1900年。在沈山线上行方向距北京站728千米,下行方向距哈尔滨站684千米,在大郑线下行方向距离双辽站370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1月,黑山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1所,其中省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一般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6所,子强学校1所。黑山县有义务教育学校共87所,其中初中6所,九年制学校2所和79所小学(中心小学22所,村级小学43所,教学点14所)。在校学生41653人,其中小学23973人,初中11152人,高中6528人。小学入学率达到100%,无辍学现象;初中年辍学率0.33%,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1%。

义务教育学校有教职工3583人(小学2205人),专任教师2537人(小学1695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558人,占22%;中级职称1578人,占62.2%;初级职称401人,占15.8%。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比为90.2%,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为82.5%。标准化职教中心现已成为了辽西办学条件最好的样板;历经百年有着浓厚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的北关实验校经近几年的改扩建后尽展名校风范;2010年落成的南关校彰显了黑山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两所高标准、大规模、现代化初级中学的全面建成,标志着黑山县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的整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全覆盖。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1月,黑山县医疗工作岗位有33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6人,占总数的1.07%,中级职称218人,占总数的6.46%,初级职称1615人,占总数的47.82%。

黑山县预防保健有386人,占全县人口总数0.06%,其中高级职称2人,占总数0.51%,中级职称53人,占总数13.73%,初级职称214人,占总数55.44%。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10月末,黑山县共安置就业14279人,普惠制就业4912人,劳务输出23797人,失业保险参保企业单位351户、参保职工25080人,医疗保险扩面8000人、工伤保险扩面1771人、生育保险扩面1882人,养老保险扩面1.2万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黑山县,明代名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巅。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县街,如在足下。黑山之名系依此山而得。黑山自古即属华夏版图。

黑山县是中华民族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是关内外进行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经之路。黑山县半拉门乡是东北二人转的发祥地之一。从历史上艺人的流动情况来看,辽北、吉林、黑龙江一带著名唱手,有不少都是黑山县人,或者和黑山县艺人有师承关系。黑山县对普及和推广东北二人转功不可没。

民俗文化

二人转

二人转,发源于黑山,是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的。黑山地处辽西走廊,是通往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是京城通往东北各地的必经之路。黑山地处广宁新民交界,官府管理疏漏,这里又有各类的集市贸易,有较好的演出市场,于是这里就成为各色艺人落脚谋生的第一站,并与本地的唱秧歌儿、凤柳儿调等本地艺术碰撞融合,渐渐形成了早期的二人转。

黑山二人转艺术具有世代相承的特点。十余支师承体系,300来年传承不断,传人遍及辽、吉、黑三省及河北、内蒙等部分地区。建国后,黑山成立了东北第一家二人转专业剧团,培养出了李秀媛等新中国二人转表演艺术家。

1997年辽宁省文化厅命名黑山县为二人转基地县,是辽宁省获此殊荣的县。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黑山二人转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皮影戏

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剧种。北方皮影早年一般都用驴皮制作,所以俗称驴皮影。

黑山皮影早在金代就有出现,但真正有所传承发展的大约始于十八世纪末期,有200多年的历史。属于滦州皮影派系,是在吸收河北乐亭皮影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唱腔发展起来的。

黑山早期的皮影艺人肖勇,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姜屯镇王甸子村人。师承河北乐亭皮影艺人伍秀儒。

2007年7月,黑山皮影戏被列入第二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剪纸

黑山的满族剪纸全称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以表现满族原始的萨满文化以及民间风俗为主要内容的剪纸形式,流传于医巫闾山周边的满族地区,不仅保留了剪纸艺术的原生态,而且融入了满族民间生活之中,如窗花、挂笺、喜花、生命树、祭树、灵幡等等;不仅是节庆、婚礼、祭祀等活动中烘托氛围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服装、鞋帽的装饰刺绣图样。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以简约的造型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上中国北方各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与形态的珍贵史料。

2006年,锦州市政府申报的满族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锦州市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善德寺庙会

新立屯善德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另有一说是同治八年)。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当地的大户立德堂牵头,联系士绅、商贾及百姓集资把原来的一座小庙扩建成规关帝庙,取名“善德寺”。早年的新立屯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其农贸市场、牲畜市场在东北三省赫赫有名。由于商贾们对关公信守“忠、义”的推崇,同时为自己的行商讨个吉利,兴起了庙会活动。他们或祈福、或购物、或看热闹,武术、杂耍等民间艺术也在此尽展风采,这是新立屯庙会的最初源头。

善德寺庙会是以善德寺为依托,以祭祀活动为动因,以集市为表现形式,融艺术、游乐、经贸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准备活动,到庙会全程,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请关老爷看戏是善德寺庙会特有的表现形式,一般由商家赞助邀请戏班在大市场搭台唱三天大戏,关公神像出巡后在戏台前落座,大戏才可开场。三天后再将神像请回庙内,庙会才告结束。

2007年2月,善德寺庙会被锦州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走百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般认为是源于对屈原的纪念。如今已成为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的重要传统节。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佩香囊等等,但黑山地区还有一个独特的端午习俗——走百步。

走百步取其谐音“走百病”,一般是从端午节这天的日出之前开始,随着太阳的升起而结束。意为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走,让太阳带走百病,保佑身体健康。由于走百步是在端午节这天进行,所以和端午节相关的商机也随之产生,在人们行走的路边会有一些小商小贩出售节日纪念品及食品等等。

泥塑彩绘

黑山史氏传统泥塑彩绘的创始人史广和,1868年出生,黑山芳山镇人,擅长民间工艺美术及泥塑彩绘。其子史宝海,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全新的彩绘及雕塑工艺,形成了史氏传统雕塑彩塑的独特风格。在北方彩塑领域颇具盛名。

史宝海晚年参与了沈阳故宫的彩绘修复及辽宁省农业展览馆的雕塑工作,其技艺为业内专家所高度推崇,称之为可与天津“泥人张”齐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如今,史宝海的孙子史延林、史延春两兄弟很好地继承并发展了史氏传统泥塑彩绘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史延林、史延春的彩塑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尊重时代风貌,追求形神兼备,注重造像上的人性探求,生动而有意味;其色彩虽明丽但不火爆,和谐而不单调;通过准确的造型、生动的形象、优美的动态、流畅的纹饰,生动地刻画了造像的个性特征。

2011年7月史氏传统泥塑彩绘被省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玛瑙雕

黑山的玛瑙雕,主要是以玛瑙为主要原料,具有自身独特艺术风格的雕刻艺术,亦称黑山玛瑙雕。

由于黑山北部出产玛瑙,所以黑山玛瑙加工业历史悠久。据黑山县志记载,明代黑山就有了玛瑙加工行业。黑山的六合、火石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玛瑙料开采,七十年代成立了以玛瑙雕刻为业的六合玉器加工厂,雕刻、创作各种玛瑙艺术作品。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黑山玛瑙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2009年4月,黑山玛瑙雕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黑山县有位于姜屯镇的莲花湖,显露出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宛如长龙的蛇盘山坐落在距县城25千米处的芳山镇境内。它以独特的风姿著称于黑山地区,是黑山县著名的自然景观。另有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其占地3万多平方米,优越的自然环境缔造了黑山县的自然景观。

具体景点介绍

莲花湖

莲花湖位于黑山县姜屯镇东北4千米处。在土城子村旁,有一块近千亩的水面,湖内数万株自然生长的莲花亭亭玉立,硕大的绿叶上滚动的水珠晶滢透澈,粉中透白的莲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水中菱角一串串,水下鱼儿成群结队,竹杆支撑着小船在湖面滑行,碗口大的莲子被撞得摆来摆去。

龙湾水库

龙湾水库是锦州地区最大的一座水库,设计库容2400万立方米,水利库容2300万立方米,年平均水面一万多亩,水域宽阔。从1998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猛增到2000年的10多万人次。

张三丰故里

据史料载,在西岸修一座土城,金大定九年在土城设望平县。据说太极拳的创始宗师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张三丰祠位于黑山县城东部约20千米的姜屯镇。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是辽东懿州梁鱼务人,即今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姜屯镇土城子村,是中国全真派道教创始人张三丰的出生地,张三丰祠就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莲花湖畔。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占地3万多平方米,其中黑山阻击战纪念馆为300平方米,主要展出的是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图片及实物。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而黑山阻击战成功地阻截了廖耀湘兵团,对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辽西围歼战也在黑山打响,为以后的淮海和平津战役奠定了基础。

镇远关

镇远关位于辽宁省黑山县白土厂。当地人称双棒台,实际为关城被毁后南关门和北关门遗址。北关门两侧长城仍存有两米多高的土筑城墙。关外有晾马山墩台和清柳条边遗址。

蛇盘山

蛇盘山位于辽西黑山西北部距县城25千米处的芳山镇境内。它以独特的风姿著称于黑山地区,是黑山县著名的自然景观。蛇盘山主峰海拔302米,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山上清代名胜古迹“多宝塔及摩崖造像”现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望海寺、清风洞、二郎宫、卧凤桥、卧龙沟、站班松、魁星楼、石林、碑林等文物和景点。政府通过多渠道投资修复的“大雄宝殿”、“二僧殿”、东西配殿、天王殿、钟鼓楼等佛事活动场所。

辽代古墓群

黑山县发掘一处辽代早期古墓群。共出土珍贵文物近20件(套),其中青铜阴阳人面像为罕见文物。此次发掘的古墓群位于黑山县八道壕镇前红石槽子村西北1千米处,共有3座墓室,初步推断为家族墓群。根据古墓的结构以及出土绳纹砖的特征,考古人员认定古墓群属辽代早期。

地方特产

银白杏

银白杏分布在黑山县白厂门满族镇。果实圆形,缝合线显著,果顶平有凹,在干旱山地平均单果重59.1-71.8克,最大果重80.0克;果皮底色浅黄白,蜡质中等,茸毛中多,厚度中等,较脆,难剥离;果肉黄白色,近核部位肉色白,汁中等,肉质细,纤维较少,味酸甜,有香味;离核,核扁圆,甜仁。6月中旬成熟。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丰产,有大小果现象。栽培时可选串枝红、葫芦杏等为授粉品种;修剪时要尽可能多培养中短果枝;因果实有近核处先熟的特点,所以采收不宜过迟。

苹果梨

苹果梨原产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东北地区优良品种梨之一。黑山县从1960年开始引进栽培,现已发展到400万株,15万亩,是黑山果树主栽品种。苹果梨在黑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平均单果重256克,最大可达750克,果形为不规则扁圆形,果皮绿黄色,贮后变黄色,阳面具鲜红晕,果点大,果心极小,果肉细,松脆,石细胞少,汁多,味甜偏酸,含可溶性固形物11?13%;品质上等,耐贮藏,可贮藏次年5、6月,贮至3月以后酸味减少,风味更佳。黑山年产量在2000多万公斤。

花生

黑山县是东北花生之乡。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荣誉称号

2019年,黑山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5月29日,黑山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1年,黑山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黑山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3日,黑山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黑山县入选辽宁首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