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条江

更新时间:2022-07-03 10:34

鱼条江,长江支流湘江支流灌江的支流。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村猪婆岭。该江自西向东流经黄竹坪、八工山、唐家等村屯,于观音阁石家寨两江口注入灌江。

简介

鱼条江其源地高程1080米,入口高程402米,河长15.93公里,集雨面积4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03立方米/秒, 最大流量49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5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径流深1441.2毫米。

详情

灌江 旧称观水、灌水。是湘江一级支流,为县内主要河流,亦为县内最大的河流。源出境内洞井瑶族乡大竹园村的犁子坪,其海拔高度为1600米,西南向流经田庄坪,后转东向至下小盘洞,间有小盘江注入,后进入观音阁乡石家寨村两江口,与发源于洞井猪婆岭的鱼条江汇合。 历史上把两江口以下称灌江,以上称大河江。大河江全长29.53公里,总落差为1198米, 集雨面积67.94平方公里。

过两江口后,西有牛江河、东有小河江注入,并向东流至文明村附近,先西纳阴江,后载盘江之水;东北向流入黄关镇境内,东迎正江、陡水,西纳牛湾河水;至新街乡东汇马山江、安乐源江,西纳柳林江、娘北江;至红旗乡仁江土桥头,有溜江自东来相会,绕县城后折向西北至三里桥西接杉罗源江之水,至官塘龙头石,纳大源江水,后折向东直入峡里;至水车境内东纳秀江、泡江之水;后曲折流经文市,在会湘下马头屯流出县境进入全州县,于全州水南村汇入湘江。灌江在境内流经洞井、观音阁、黄关、新街、红旗、灌阳、水车、文市等8个乡镇。

灌江全长176.63公里, 其中县内长144.23公里;全流域面积为2000.53平方公里,其中县内流域面积为1839.74平方公里。 灌江源地高程为1600米, 至文市下马头,其高程180米。境内总落差为1420米。上游落差大, 水势汹涌、纡曲层折,流经黄关后,水量增大,水流稍缓;流至县城以北约3公里进入峡谷地带,其两岸群山陡峭,水流受水车水库

控制;出峡谷,水流缓慢。 灌江两岸或为平畴沃土、或有高山深谷,其河道基本稳定,河道滩多,沙洲也多,回湾水游涡大。据统计,河道上有大小26个洲子,其中最大的是黄关吕家州和唐官所在的洲,大溪洲、甲洲、沙壁洲、江洲、下溪洲次之。昔日有名的险滩如大龙滩、三桂滩、大埠滩现已成为水车水库库区而湮灭。 灌江为沙卵石河床, 其平均宽约60~180米,一般上游河床较窄,下游较宽,如观音阁文明村段河宽108米左右、桃花村段64米、新街村104米、县城段120米、水车村段为170多米、文市村段为160米。 河床时深时浅,一般在1.2~2米左右,有的地方成滩,枯水期可涉水而过。县内段最深处为水车水库峡谷库区,河深25米左右。解放前,从全州到灌阳黄关段可通小帆船。民国35年记载县内有河道60.5公里可通小帆船,时有运货木帆船11只。解放后,因在其上游拦河设坝加之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而造成河床上升,在旱季只能通竹木排。水车水库大坝建成后,水库至官塘的库区内水面宽阔平稳,可通机动船只用于运输和游览。 1959年在文市建立水文站,开始对灌江水文进行观测,1960年又在新街建立水文站,后两站均被撤消。1961年始建灌阳县水文站,开始系统地对灌江水文进行观测。至1988年已有28年的水文数据。灌江水文特征如下: 径流其空间分布特点是西南往东北递减,山区多于低丘区。受流域降水影响大,降水量大径流则大。其年内分配不均,最高月份为5月,占全年总量的19.1%,最低为1月,连续四个月最大径流出现在4~7月份。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与枯水年悬殊。1968年达到最大值为17.6亿立方米,1963年最小值为6.26亿立方米。 洪水 灌江洪水多发生在4~7月。据县水文站1961年至1988年资料统计,最大洪水发生在5~6月的洪水各有9年, 各占洪水总次数的32.1%;发生在4月的有5年,占洪水总次数的17.9%; 发生在7月的有4年,占洪水总次数的14.3%;发生在8月的只有1988年1次,占3.6%。 其中流量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有9次,其洪峰相对水位在247.73~248.82米之间。灌江枯水季节(9月至次年2月) 也有洪水发生,28年中共发生中洪水位以上洪水4次,其流量在288~597立方米/秒间。境内洪水易发易退,洪水历时在30~70小时间,以40~50小时居多, 其洪峰持续时间在12~120分种不等,多在30分种左右。另外,据旧县志记载和实地调查,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至清代光绪年间曾发生14次洪水,其中记载较详细的有7次,在历代洪水中要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同治十年(1871)两次洪水最大,同治十年的洪水淹到当时县署(今水电局),调查推算得出当时在县城段最大洪流量达5220立方米/秒,实属罕见。 历次洪水出现都给两岸民众造成损失。如1953年5月30日,灌江发生洪水,黄关区联德乡小江边自然村被洪水冲走103人、溺死53人、重轻伤20人,有1户全家人淹死,12户只剩1人。

流量 据灌阳水文站观测, 灌江多年平均流量为67.43立方米/秒。灌江县城河段最大流量为1810立方米/秒(1983年6月21日),最小流量为3.82立方米/秒(1974年12月1日)。正常年径流总量为11.3亿立方米。历史上洪水最大流量推算为5220立方米/秒(1871年)。 泥沙 灌江境内多年平均输沙量约在24.1万吨,出境沙量26.2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31吨, 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5公斤/立方米,属含沙量较少的地区。按年代比较,年均含沙量60年代为0.09公斤/立方米、70年代为0.20公斤/立方米、80年代为0.16公斤/立方米。

灌江河谷丘陵地区,分布着石灰岩,溶洞发育,伏流较多。碳酸盐岩广布,地下水资源丰富,特别是岩溶地区,多地下河。全县地下水主要有地下河和泉井两种类型, 估算其总量多年平均为3.6亿立方米,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被用于灌田、饮水、养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