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分布

更新时间:2022-12-13 12:33

粒度分布是指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粉体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占颗粒总量的百分数。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关键指标

表示粒度特性有两个关键指标,介绍如下:

① 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② D97: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 其它如D16、D90等参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与D97相似。

数据表述

分别地测量每一个颗粒通常是办不到的,因此进行粒度分析时将颗粒划分成若干个适当窄的粒度范围。数据一般以表格形式(表2.2)列出,但图形表示(如数量与粒度关系图)更清楚(图2.2)。

数学方程式亦可用来描述粒度分布。虽曾有人尝试将这类数学式与实际断裂力学相联系,但多数还是一些仅便于表述数据的经验关系式。当数据必须处理时,数学式可能有用;但这往往要求使用计算机,而在这类条件下,实际数据的矩阵表示同样方便,而且更可靠。

粒度数据的图示法通常是以横坐标(x轴)列出颗粒粒度,以纵坐标(y轴)列出测得的基准量。表示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列出每一粒级中的量(绝对量,分数,或百分数),另一种方法是列出高于或低于某一粒度的累计量(分数或百分数)。

测定原理

粉尘在液相或气相介质中按粒径大小顺序沉降。用光透过方法在一定沉降高度h位置,测定光柱中不同粒径的粉尘浓度,计算出粉尘粒度分布。

测定步骤

1.接通粒度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电源,预热15min。

2.按照仪器使用程序,输入粉尘真密度、液面高度、测定温度下乙酸丁酯的密度和粘度值。

3.仪器打印出输入的数值后,将乙酸丁酯倒入干净的仪器测量池中,倒入量约为液面高度的2/3。将装有乙酸丁酯的测量池放入仪器测定位置,调节调零旋钮,使仪器显示光密度值为0.0。

4.将含尘滤膜放入干净瓷坩埚或烧杯内,滴入5~10mL乙酸丁酯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搅拌时用吸移管将含尘液体滴入装有乙酸丁酯的测量池中,使液面高度达到输入液面高度刻度线。

5.对一般非采取在滤膜上的煤矿粉尘,用无水乙醇代替乙酸丁酯。方法是取3~5g粉尘在白纸上充分混合均匀,用牛角匙取约10mg粉尘放入干净坩埚或烧杯内,按照第4条所述方法进行操作。

6.盖上测量池盖,手持测量池用拇指按紧盖子充分摇晃,使测量池中粉尘均匀分散,同时用脱脂棉纱布擦干测量池表面液体。迅速将测量池放入仪器测定位置,使仪器显示的光密度值在90~100范围内,迅速按测量键开始测定粉尘粉度分布。若仪器最初显示的光密度值不在90~100范围之间,则表示悬浮液浓度太高或太低,需要重新调节液体中粉尘浓度。

7.按测量键后,仪器开始以0.5s时间间隔显示测量时间及对应时间的光密度值。按下式计算要测定的粉尘颗粒粒径所需时间t。当仪器显示的时间大于t后,按中途停止键,仪器便自动打印所需的粉尘颗粒粒径不小于粉尘颗粒粒径的各级粒径的粉尘粒度分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