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

更新时间:2024-04-27 00:22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简介

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菩提达摩于六朝齐、梁间从印度渡海东来,梁普通(520—526)前后到洛阳弘扬禅法。慧可从达摩6年,达摩授以《楞伽经》4卷。后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山东北),传法于僧璨。唯有道信侍璨9年,得其衣法

弘忍得法后即至双峰山东冯茂山(一作冯墓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其禅学为“东山法门”。

经典

该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为《金刚经》。

理论

“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其禅法以定慧为本。定慧即“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

发展和演变

惠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

沩仰宗。沩山灵佑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

临济宗。义玄创立。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

云门宗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其禅风被称为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常用“顾”、“鉴”、“咦”三种表示,接引学人,表现出”刚劲”的宗风

法眼宗文益创立。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以“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概括其宗风。

黄龙派慧南创立。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法门为“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

杨岐派。创始人方会。因住杨岐山(治所在今江西萍乡县北)而得名。时人称其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得马祖道一大机、大用,浑无圭角,宗风如龙。

禅宗五派的思想,相差无几,仅是门庭施设不同,接引学人方法有所区别,以致形成不同宗风。法眼宗文益在他所著《宗门十规论》中指出:“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指云门一引者)则函盖截流,沩仰则方圆默契”,指出四派不同之点。法眼宗的宗风则为“一切现成”。

禅宗在五家七宗以后,禅风有所改变,有“颂古”、“评唱”等一类禅门偈颂行世。后克勤弟子大慧宗杲销毁《碧岩集》刻版,想杜绝不明根本、专尚语言的禅病。但不久又有刻版重出,宗杲的预定目的未能达到。宗杲又反对正觉所倡导的“默照禅”,称之为“邪禅”,认为是不求妙语,只以默照。

法眼宗延寿编《宗镜录》100卷。清雍正年间曾被推崇一时。

主要影响

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仍延绵不绝。禅宗思想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谭嗣同章太炎建立他们思想体系的渊源之一。对外传播亦甚广。8世纪,新罗僧信行入唐从神秀受法,将北宗禅传至朝鲜。道义从马祖弟子智藏受法,回国传入南宗禅,称禅寂宗,后改称曹溪宗,为朝鲜禅宗主流。12世纪末,日僧荣西入宋,受法于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将此宗传入日本,称千光派。俊荷受杨岐派禅法。13世纪初,日僧道元入宋,从洞山第十三代弟子天童如净受法,将曹洞宗传入日本。17世纪,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隐元隆琦应邀赴日弘法,设坛传授禅戒,成为与曹洞、临济并列的黄檗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