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面狸

更新时间:2024-09-13 16:18

花面狸(学名:Paguma larvata)是灵猫科花面狸属动物,也称果子狸、白额灵猫、玉面狸、牛尾狸白鼻狸、青猺等。花面狸是大型灵猫科动物。头体长40~70厘米,尾长35~60厘米,后足长6.5~12厘米,耳长4~6厘米,颅全长10~13厘米,体重3~7千克。花面狸形似家猫,但体型更为细长。身体略胖,颈部粗短,不易区分。头部圆形,吻部突出且粗短。耳大,末端钝圆。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末端锐利。尾长,约为体长的2/3。肛门附近具臭腺。雌性因哺乳会有2对乳头。

命名和分类

命名

花面狸善于攀爬,在果实成熟季节常在树上取食各类浆果,例如野樱桃和杨梅,因此也被称为果子狸。

分类

花面狸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动物,为单型属。现有17个亚种,中国有9种。

形态特征

识别特征

花面狸是大型灵猫科动物。头体长40~70厘米,尾长35~60厘米,后足长6.5~12厘米,耳长4~6厘米,颅全长10~13厘米,体重3~7千克。花面狸形似狸猫,比猫稍细长,身体略胖,颈部粗短,和身体不易区分。

花面狸头部圆形,吻部突出且粗短。耳大,末端钝圆。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末端锐利。尾长,约为体长的2/3。肛门附近具臭腺。雌性因哺乳会有2对乳头。

头骨

花面狸成体头骨眶后域窄于眶间宽,但超过眶间宽的80%。头骨粗壮结实,吻部粗短,眶上突短钝,不发达。眶后域呈圆柱状,随年龄增长而缩窄,幼体和半成体眶后域均大于眶间距,成年后略窄于眶间距,但不少于眶间距的80%。颅腔狭长,矢状嵴不发达或缺失。腭骨后缘向后延伸,几乎完全覆盖翼窝孔。成年头骨的颌腭缝接近消失。

牙齿

花面狸的齿尖低矮钝圆,上裂齿粗宽,后尖乳头状。3对上门齿排列成弧形。上前臼齿排列较为紧密,齿隙较小。前3枚均呈锥状,单尖,略侧扁。PM3绝无内尖。上裂齿较短宽,原尖低小。与前尖形状相似且同在一水平线上,后尖不后延呈圆锥状,故上裂齿近似三角形的三尖齿形。M1亦三角形,有3个低矮、锥状的齿突。M2甚小,常缺失。下颌PM4和M1有发达的跟座,齿尖更为低平。

毛色

花面狸头部具有标志性的黑白“面罩”,包括黑色的眼周、头部正中延伸至枕部的白色条纹、眼下颊部的白斑以及耳基的白斑。从前额到鼻垫有一条中央纵纹,眼下有白色或灰色眼斑,眼上有较大且清晰的白斑,眼上纹可延伸至耳基部。黑色的鼻部和白色的面部构成了花面狸的“花面”纹路。这种“花面”纹路在不同亚种间存在差异。

花面狸身体毛色因地区而异,通常为浅棕色至棕灰色,偶见浅棕黄色,但头颈、四肢和尾中后部均为黑色。腹面毛色较背面和体侧浅。花面狸的身体和尾巴上没有斑点或条纹,这是区别于其他大部分同域分布的灵猫科物种的重要特征。

分布范围

花面狸是灵猫科中分布范围最广的物种,分布区主要包括中国华中、华南地区,向西延伸至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向南延伸至东南亚中南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在中国,除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内蒙古、新疆和青海东部以外的各省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栖息环境

花面狸是常见的林缘兽类,主要栖息于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或间杂石山稀树裸岩地,多栖息于野果丰富的森林中。花面狸常利用山岗的岩洞、土穴、树洞或浓密灌丛作为隐蔽场所。它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类型的森林中生存,从原始常绿阔叶林到次生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在农田和村庄附近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花面狸的分布范围广泛,海拔从海平面到3000米以上均有分布。

生活习性

杂食性

花面狸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野果和谷物为食,但食性广泛,也包括鸟类、啮齿类、昆虫等。在食物匮乏时,花面狸甚至会食用植物根部。随着人类耕作面积的扩大,农田周围的家鸡和水禽也成为花面狸的捕食对象。花面狸常在树上攀爬觅食,采食各种野果,也捕食小鸟、鸟卵和其他小型动物,并会在树上留下爪痕和含有果核的粪便。

防御行为

花面狸的天敌包括虎、豹和大型猛禽等,当受到惊吓时,花面狸常常从树上跳下,如果在地面遇到其他动物追赶,则会爬上树或躲进洞穴中。花面狸的肛门腺可以分泌灵猫香酮和甲基酮的混合物,分泌物的异味能够抵御掠食者。

节律行为

花面狸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主要在洞穴、岩缝、树洞或土穴中休息,而夜间则活动。在中国西南的高海拔山地森林中,冬季时花面狸会减少活动,在洞穴中进入浅休眠状态,而夏季则在浓密灌丛内度过炎热的时期。

独居行为

花面狸的社会生活表现出多样性,既有独居的个体,也有家族性聚集的情况。虽然它们通常是独自行动,但有时会以2~5只的个体集群活动,甚至形成家族群体,数量少则几头,多则可达十余头。

活动规律

它们在白天睡觉,通常选择位于树上的“白天床”,这些床的高度在树的80%以上,通常靠近水源。但它们并不会建造巢穴,也不会重复使用特定的白天床。一只花面狸的典型活动范围大约在一到两平方公里之间,并且显示出一定的领地性。在一般的夜晚,它们大约有50%的时间是活跃的,并且一天内可以行走长达两公里的距离。在气温较暖的天气中,它们的活动增加,五月份活动最为频繁,而十一月份则最少。

生长繁殖

生长特性

初生幼仔,毛被短密、呈乳白色或淡灰色。双目紧闭。9-10天后睁开眼睛,15天时体重可达390克。17天左右,幼仔面部开始出现“花面”纹路,乳白色的体毛逐渐变淡。23天左右,幼仔可以在巢穴周围活动,34天时乳齿长出,45天时体重可达1公斤,3个月时可以断奶。此时,幼仔针毛逐渐变黄,体型已与成体相似。

花面狸乳齿的脱换期大约始于出生当年的10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秋季,恒齿才全部长齐。与大多数灵猫科动物一样,花面狸在第三年春末达到性成熟。花面狸上下颌恒齿的萌发顺序与椰子狸相似,但第二上臼齿在不少个体中不萌发而缺失。

在动物园中,它们的寿命约为10~15年。

繁殖方式

繁殖周期

花面狸1岁性成熟,通常在春季进行交配,夏季产仔。其发情高峰期一般集中在2~5月,少数可延续到8月。3~4月交配,妊娠期为70~90天。5~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数量在1~5头之间。3个月后断奶。这种繁殖特征使得花面狸的种群数量相对乐观,有助于维持其在自然界的稳定生态角色。

发情

初期

雄性花面狸在发情初期兴奋好动,性情烦躁,常常半蹲坐着用舌头舔舐露出体外的阴茎龟头,亲近雌性,徘徊走动,并发出“唧吱,唧吱”的叫声。雌性花面狸精神兴奋,常常跳上跳下,爬到高处,喜欢靠近雄性,嗅闻雄性阴部,但不接受雄性的爬跨。如果雄性企图强行交配,雌性会跑开或发生争斗。雄性睾丸增大并坠入阴囊,用手触摸时睾丸大小如小指头,但弹性较差。雌性乳头变红,乳房比平时略大,外阴部阴唇肿大,呈粉红色,有少量粘液流出,并带有腥臭气味,随后阴唇充血肿胀,外翻并高出于周围皮肤表面。

旺期

雄性花面狸在发情旺期精神兴奋,食欲减退,活动频繁,好斗性强。它们有时会蹲下摩擦后肢,压迫阴部,排出粘液状物质;有时会在四处走动,嗅闻粪尿或抬起头嗅闻雌性的气味;有时会舔舐阴茎,发出“咕咕”的求偶声。雄性花面狸会追逐雌性,强行爬跨到雌性背上,并经常嗅闻其他花面狸的阴部,因此容易受到未发情雌性或其他发情雄性的攻击而受伤。雌性花面狸经常舔舐阴部,行走时尾巴上翘,会追逐、爬跨雄性,也常常发出“咕咕”的叫声。雌性花面狸喜欢在地上或突出的物体上摩擦外阴部,主动亲近雄性,并在雄性爬跨时后肢半蹲不动,两腿分开,尾巴翘向一侧,接受交配。

交配

在交配期或非交配期,雌雄花面狸都会互相理毛,用舌头舔舐或用牙齿轻咬对方的体毛,交配前后理毛行为更为频繁,但在连续交配数次后,该行为会消失。交配完成后,雌性会向前走动,雄性发出短促的叫声后翻下。在完成一次交配后1小时内,雌性会排出一粒透明的桔红色胶质状物,该物质一端呈盾状,另一端尖锐,中间有孔,有时也会出现灰白色的交配栓。

哺育

雌性花面狸具有两对乳房,用于哺育幼崽,通常是在树洞等安全地点。在哺乳期间,母子之间似乎存在着强烈的联系,但在断奶后这种联系就会结束。幼崽大约在九天后睁开眼睛,三个月内就会长到成年大小。

亚种分化

生态作用

花面狸位于许多食物链的顶端,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受到火灾和人为干扰的地区,花面狸有助于维持自然森林群落的稳定。此外,花面狸还通过粪便传播种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2015年,花面狸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LC)物种。

在中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滥捕。

2023年,中国的野外物种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物种现状

花面狸的分布范围大多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甚至生活在住宅区的灌木丛中。其野外分布范围内的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其种群数量的下降,如苏门答腊,这种下降还在继续。在东南亚,它主要分布在山地森林中,而山地森林的砍伐率要低得多,因此其下降速度会相对缓慢。此外,花面狸种群数量在剩余的栖息地中保持较高水平。

花面狸在一些地区受到威胁,但在其他地方受到法律保护。如在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在泰国和尼泊尔等地却未受到法律的保护。印度的种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I,目前尚未发现对该物种构成严重威胁的因素,暂无需采取紧急保护措施。

主要威胁

花面狸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和过度捕猎,虽然花面狸在一些地区的栖息地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但它们仍然能够在一些退化和碎片化的森林中生存,尤其是在东南亚的热带山地森林中。然而,这些森林的转化速度相对较慢,目前的威胁程度相对较低,不会对整个物种构成严重威胁,但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种群数量普遍下降的风险。此外,花面狸还面临着捕猎压力,尤其是在中国南部的野生动物餐馆贸易中,尽管市场上的花面狸大部分来自养殖场。由于长期过度捕猎,野生花面狸数量锐减,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花面狸皮大部分来自野外捕猎,并且很多存在伤残。综上所述,尽管花面狸面临一些威胁,但总体而言,目前的威胁水平相对较低。

主要价值

旧志记载:玉面狸专上树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视为珍品,至今仍被誉为野味上肴,为名菜“龙虎风”之正宗原料,价值颇高,也是毛皮品的原料。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驯养花面狸,它们性温驯,易于饲养。花面狸的各部位具有多种用途。其骨、脂脉油和肉均可入药,骨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脂肪可用于医治烫伤,同时也是化妆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而花面狸的肉质鲜美,是有名的滋补品,有益于人体健康。

物种危害

花面狸经常在靠近森林的果园中偷吃水果作物,给果园造成经济损失。它们也会捕食家鸡和其他家禽。在日本,花面狸对犬瘟热病毒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其肉质。此外,花面狸已被证实是多种动物传染病毒(例如SARS病毒)的重要中间宿主,可能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构成健康威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