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寿恒

更新时间:2024-05-25 15:10

廖寿恒(1839年—1903年),清朝大臣。字仲山,晚年自号抑斋。原籍福建汀州府永定县太平里青坑,寄籍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廖惟勋次子,廖寿丰之弟。咸丰十一年(1861年),顺天举人。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七年(1868年),散馆授编修。屡次主持科举考试,负责选拔人才,桃李满天下。光绪元年(1875年),升为侍郎。光绪十年(1884年),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在中法战争中,廖寿恒力主筹饷制械,抗击法国侵略军,巩固西南边防。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迁左都御史,擢刑部尚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军机处学习行走。同年1月,与总理衙门王大臣约康有为问话,询问戊戌变法的方法步骤。同年6月至9月戊戌变法期间,廖寿恒助康有为向光绪帝送书递折,传达光绪帝的“上谕”;并助孙家鼐邀请康有为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促进变法。同年8月,廖寿恒转任吏部尚书太子少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官阶正一品。因为廖寿恒入军机处由帝师翁同龢引荐,所以戊戌变法失败后,翁同龢被慈禧摈弃,廖寿恒也为慈禧不容。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廖寿恒因病开缺回籍,与兄廖寿丰同住嘉定廖家大院。有《廖中伯奏议》传世。

人物生平

廖家迁自福建永定县。五世祖廖冀亨康熙间任吴县县令,有政声,以耿直忤上官,罢职,清贫无力还乡,遂定居嘉定。高祖王臣,为嘉定县学生,无子,以其弟廖鸿章〔乾隆二年(1737)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子昶为后。是为廖寿丰之曾祖,国学生,赠朝议大夫。祖父廖文锦,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阳、卫辉知府,署理南汝光兵备道。殁后,府人奉祀于河南名宦祠。父廖惟勋,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翰林院编修,贵州贵阳府知府。

幼颖异,读书一目数行,与兄廖寿丰相师友,于学无不窥,尤洞于当世之务。其任湖南学政时,以端士风、培人材为己任。所拔录者,皆才华卓荦、雅负时望之人,湘人称之。

为官正直敢言,光绪元年(1875),京畿大旱,众大臣隐而不报,独寿恒奏曰:“近来政事务崇宽大,上下相蒙,皆以为天下已治已安,岂知外人之睨其旁者方将幸我之怠、乘我之隙?应请皇上与廷臣持以实心审敬怠、明是非、敷功罪、信赏罚,重申有文无实之诫。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国之重臣。去年,河间等属旱灾较重,既奏称筹款粜抚至详且悉矣,乃今日灾黎纷入都城,扶老携幼,不免饿殍于此。可知其办理不善,或为属员所蒙。请一并饬其自愆尤,力图补救”(民国《嘉定廖氏宗谱•仲山公墓志铭》)。此疏不仅敢言众臣所不敢言之事,更敢参众人所不敢参之人。寿恒之所以受知于光绪帝,即源于此奏。

中法战争中,黑旗军将领刘永福于越南河内大挫法军,形势十分有利于清廷,而法国见形势不妙立即派使者至天津议和,要求中国撤军并勘定边界,虽然是战败方,却气焰嚣张,双方相持不下。寿恒奏曰:“是役为外交一大关键,一国逞志,各国效尤,迁就其间,后患将不知所极。为今之计,宜简知兵大员酌带兵舰驶赴越境以乩动静,并飞檄广西防军援助黑旗军规复河内,不得已而思其次。则河内一省为越南之精华,实为滇、粤之屏蔽。法人所力据,即中国所必争。及今越议未成,筹饟数十万金专责刘永福添兵制械,迅拔河城。河城既下,北圻乃安。刘永福义愤填膺,苟诏书假以便宜,定能迅奏肤功。法人被创之余,终必屈而求我,则滇、粤之边患纾,而法越之兵端亦戢矣”(民国《嘉定廖氏宗谱·仲山公墓志铭》) 。主张添军费、增枪炮,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将法国赶出越南,永绝西南边患。不可迁就法国,令其它列强认为中国为可欺之国,否则后患无穷。条分缕析,洞若观火,十分有见地。然而,投降派企图以出卖国家权益息事宁人,寿恒之建言被弃若敝履,中方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廖寿恒师从翁同龢,属帝党,十分希望光绪帝能够发愤图强、有所作为,因此特意上疏皇帝,要求慎用御前太监:“根本之计在圣躬,而御前太监所繋尤重,务取厚重朴实之人,年少轻浮屏勿近。一切浅俗委琐之谈,均不得上溷宸聪。大抵厚重者威仪必谨,朴实者心术易窥,同此便于指挥,究可汰除恶习。盖洒扫之役亦守礼章,晏佚之时不逾绳度。庶几深宫居息,无往非崇德之端”(民国《嘉定廖氏宗谱·仲山公墓志铭》)。

光绪二十年(1894)冬,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榆关内外备战兵营连结数十里,而各省勤王之兵尚在行军之中,络绎不绝。寿丰恰巧从四川公干归来,沿途见新募之兵皆市井乌合,漫无纪律,踉跄于冰雪之中,温饱尚且不能保证,又岂能御敌?十二月,回京复命,密奏所见情形,请光绪帝下诏令各省停止招募,只要专心将各营现有兵丁勤加训练即可,以免虚耗钱粮而无补于战事,并弹劾不称职之将领,推荐能征惯战、公忠体国之士。

寿恒自任侍郎后,在六部均担任过职务,时常兼掌他部事务,工作繁杂之时,甚至百人难以应付,而寿恒处理事情应机立断、措置得当,故而能游刃有余。总理衙门大臣掌管外交洋务,关系重大,稍有差池,即酿成有可能巨祸,一般官员很难胜任。寿丰遇事周密规画,审视中外情况,考量轻重缓急,然后拟定方案供朝廷采纳,从不为个人利益所左右,更不为权臣威势而摇摆。寿丰能够担任中央要职,主要得力于翁同龢的引荐。翁同龢为帝党之首,因拥戴光绪帝慈禧积怨莫深,寿恒在政治上与其师为同一派别,在戊戌变法中支持维新派,为慈禧及后党所不容。翁同龢下野后,寿丰亦去职还乡,时携杖徒步,访旧友,作清谈,优游林下。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十五日,卒于嘉定,享年六十五岁。葬于县西裳字圩。

门生宝应冯煦为撰墓志铭,《嘉定廖氏宗谱》有载。传见民国《嘉定县续志》卷十一《宦迹》。

历任官职

咸丰十一年(1861),举顺天府乡试。同治二年(1863),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七年(1868),散馆,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大考,擢司经局洗马。数迁至侍郎,周历六部,并督仓场。十年(1884),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二十三年(1897),迁左都御史,寻进刑部尚书。二十四年(1898),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八月,转礼部尚书。二十六年(1900),以病解所居官。

屡掌文衡,为学政两任,同治九年(1870)任湖南学政、光绪五年(1879)任河南学政;三任乡试主考官:光绪元年(1875)主持广西乡试,光绪十一年(1885)主持江西乡试,光绪十七年(1891)主持顺天乡试;总裁会试一次,即同治四年(1865);其它朝殿之试,多次为读卷阅卷大臣;

查办事件,则光绪十年(1884)与尚书崇绮往安徽,其年复同尚书席珍往天津,二十年(1894)偕左都御史裕德往四川。

个人作品

书学翁同龢,遒劲古雅。著有《廖宗伯奏议》。

主要成就

1884年(德宗光绪十年)署刑部左侍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中、法战争中,曾力主筹饷制械,抗击法国侵略军,巩固西南边防。1897年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德宗光绪二十四年1月24日与总理衙门王大臣约康有为问话,曾询及变法的方法步骤。“戊戌变法”期间,视诸臣为后进,故能有所指陈,助康有为向光绪帝送书递折,传达光绪帝的“上谕”。且助孙家鼐延请康有为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促进变法。

史料记载

廖寿恒,字仲山,福建汀州府永定县人,寄籍江苏嘉定。同治二年进士,授编修。出督湖南学政。光绪二年,再擢侍讲。近畿旱灾,寿恒应诏陈言,以为:“吏治坏则民情郁,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而灾祲生,应天以实不以文。原皇上审敬怠,明是非,覈功罪,信赏罚,勿徒视为具文。”语甚切至。寻以内务府开支失实,请严饬,以为浮滥者戒。再督河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仍留视学。坐疏察生员欠考,下部议处。

九年,法人侵据越南安定,寿恒疏言:“法以传教为事,今乃思辟商务,取径越南。越固我籓属,万无弃而不顾之理。臣愚以谓今日有必战之势,而后有可和之局。李鸿章威望最隆,北洋劲旅,非他人所能统御。宜饬鸿章仍回北洋大臣本任,坐镇天津,以卫畿辅,而饬署督张树声还督两广。树声忠勇宿将,必能相机进讨,以伸保护属国之义。两督臣各还本任,事属寻常,可不启外人之疑;而进战退守,能发能收。彼若悔祸,自可转圜。若必并吞越南,则是兵端自彼而开,不得谓为不修邻好。”

法越和议成,寿恒复上疏言:“风闻法使至天津,称越南既议款,因以分界撤兵事要约李鸿章,鸿章拒不允,拟即来都磋商译署。论者谓当虚与委蛇。不知法据越南,去我之属国;逐黑旗,撤我之籓篱;通红江,夺我滇江之大利。先机已失,不可不图挽回。为今之计,直宜以欺陵小弱之罪,布告列邦,折以公法,令改削所立条约。河内、安定,一律让还,然后缓议法越通商之约。现闻津海防务,已饬备严整,军容改观。臣谓仍当选派知兵大员,率兵轮驶赴越都,以观动静。又飞檄广西防军援助刘永福,增兵制械,迅拔河内,以扼敌冲。河内既下,北圻乃安。盖我不与法构兵,永福不能不为越守土,故迩来阴助黑旗,屡战皆捷。法人不得已,乃讬言保护。永福忿懑填胸,苟奉诏书,无不一以当百。如此,则滇、粤之边患稍纾,越、法之兵端可戢。”寿恒又以:“根本之计,责在宸躬。跬步不离正人,乃可薰陶德性。拟请皇太后、皇上,御前太监务取厚重朴实之人,其有年纪太轻、性情浮动者,屏勿使近。并请懿旨时加训饬,凡一切浅俗委琐之言,勿许达於宸听。庶几深宫居息,无往非崇德之端,或可补毓庆宫课程所不及。至於宫廷土木之工,内府传办之件,事属寻常,最易导引侈念。伏原皇太后崇俭黜奢,时以民生为念,俾皇上知稼穑之艰难,目染耳濡,圣功自懋。如是,则慈闱教育,更胜於典乐命夔。”疏入,上为之动容。

十年,行走总理衙门。迁兵部侍郎,调礼部、户部、吏部侍郎,屡典试事。偕都御史裕德查办四川盐务,劾罢盐茶道蔡逢年,遣戍。二十三年,迁左都御史,入军机。明年,调礼部尚书。太后训政,命出军机。以疾乞休。二十九年,卒。

家族成员

高祖父:廖鸿章,清朝进士。

曾祖父:廖守谦

祖父:廖文锦,清朝进士。

父亲:廖惟勋,追赠光禄大夫。

哥哥:廖寿丰,曾任浙江巡抚。

廖冀亨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自创廖氏家训,教导子孙有方,后代人才辈出。其传下至25世7代人中,共考中6个进士(即廖鸿章、廖瑛、廖文锦、廖维勋、廖寿丰、廖寿恒)、7个举人(即廖冀亨、廖守谦、廖琦、廖文耀、廖维嵘、廖世伦、廖世功),其中廖鸿章、廖文锦、廖维勋、廖寿丰、廖寿恒等4代5人为翰林,书写了“一门四代五翰林六进士七举人”的“翰林世家”的传奇佳话,造就了永定俗语“独中青坑”的科举奇迹,至今传为美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