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经济

更新时间:2021-07-21 21:33

地域经济是与社会存在范畴中的地理环境概念密切相关的,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地域经济是指在某一地理环境内各种经济主体(无论是本地人或外地人、本国人或外国人)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概念

概念形成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形成了多民族的国家。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的经济各有特点,于是在人们意识中形成了民族经济这一概念。因为民族最初都生活在固定的地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状况亦有差别,在人们意识中又形成了地域(区域)经济这一概念。在历史长河中,民族经济和地域经济概念的外延曾经是完全重合的。随着国家之间交往的扩大,又形成了世界经济这一概念,地域经济概念具有了更大的外延。相对于世界经济而言,各国经济也是一种地域经济。

类别层次

以国家政权为基点,可以把现代社会的地域经济划分为政区经济(例如浙江省经济、缅因州经济)、国家经济和国家联盟经济(例如欧盟经济、东盟经济)三大层次。

经济指标

指标内容

联合国1968年公布、1993年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为SNA)用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s,缩写为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地域经济的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在一定时期,一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产品和所提供的劳务的价值总和。

指标意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地域经济的量化,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

关系

重要区别

民族经济的概念是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范畴中的人口因素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地域经济是与社会存在范畴中的地理环境概念密切相关的。

广义的民族经济是指一国之内各民族(包括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的整体,而狭义的民族经济一般特指少数民族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经济”一词,一般是指广义的民族经济。广义的民族经济就是一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在国内外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民族经济包括非民族产业提供的税金和管理费用,但民族产业是民族经济的主体。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用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 Products,缩写为 GNP)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经济的状况。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在一定时期,一国常住居民在国内外经济活中所以获得的最终成果,即国内物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以及来自国外的净收入,不包括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民族经济的量化,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内在联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民族经济和地域经济是相互重叠的。就一个国家来说,民族经济和非民族经济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民族经济是一个民族的立国之本,没有强盛的民族经济就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利用非民族经济可以拓展一个民族的强国之路,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促进非民族经济的适度增长,既能扩大公民就业又能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推动地域经济的繁荣。

理性选择

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社会目标的理性选择上,应该把发展民族经济和繁荣地域经济统一起来。就国际关系而言,一个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世界各国都能采取正确的政策,在发展民族经济的基础上促进地域经济的繁荣,无疑有助于在全世界消除贫困和动乱。

参考资料:

高金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J].政治教育,1997,(2):15-17.

高金华.民族经济与地域经济[J].政治课教学,2004,(3):14-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